子曰:射不主皮,為力不同科。古之道也。
在古代射禮中,射箭比賽的結果對于參加者的影響是很大的,加官進爵、封地增加或是削減都有直接關系。射禮的競技規則講究是否射中靶心,而不是射入箭靶靶皮有多深。每個人天生的臂力大小不等,就如同術業有專攻,每個人各有所長。相當于看一個人做人處事,首先看是否符合中心思想,做對了沒有,而后再說其功業大小。
子貢欲去告朔之羊,子曰賜也,爾愛其羊,我愛其禮。
朔望,朔是每月初一,當月亮處于地球和太陽之間時,這時候是月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地球,肉眼看起來像沒有月亮,望是每月十五也是滿月。告朔是每個月的初一,諸侯要到祖廟祭祀,之后回朝聽政。到了春秋時代,社會風氣壞了, 大家對于告朔之禮,也就馬馬虎虎走過場了。子貢就說了,反正是走過場,何必還要去殺只羊,這只羊也可以省了??鬃诱f:“賜?。ㄗ迂暤拿郑?,你可惜這只羊,我舍不得這個禮制的精神?!?/span>
許多看起來是形式上的東西,其實有很重要的表征和意義。比如我們很多人有這個經驗,到了國外看到自己國家的國旗,會情不自禁的感動,甚至是流淚。一個精神的表征,平??雌饋硎且粋€普通的形式,然而有深遠的意義。
子曰:事君盡禮,人以為諂也。
孔子說:一個盡忠恪守禮法的人,對主管盡禮,對領導盡禮,周邊的人可能要誤解為討好巴結領導。這種現象在當今現實生活中也很常見,在這樣的環境里,要能夠堅定不移的按照中心思想和信念堅持去做就很重要了。各位同學,希望你們記住,今天在美加能夠懂禮守禮,將來畢業了環境不一樣了,還要這樣堅持做下去,就有希望了。
定公問: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 孔子對曰:君使臣以禮,臣事君以忠。
魯定公問:做國君的要如何使用臣子,做臣子的又要如何事奉國君?孔子說,國君對臣子應該以禮相待,愛護尊重;做臣子的對國君就應該忠心不二,盡心盡力。
子曰:《關雎》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
關雎是詩經里的第一章,正說明飲食男女是人生的大事也是大問題,這在禮記禮運篇里已經講過。根據詩的描述,這位君子在追求窈窕淑女的時候 是那么喜歡,但沒有說出一句過分的話,樂而不淫。這個“不淫”指的是不過分。追求不到時那么想念,雖然心里很難過,但哀而不傷,不至于傷心。換句話說,就是“發乎情,止乎禮”。
哀公問社于宰我,宰我對曰: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。曰:使民戰栗。子聞之曰:成事不說、遂事不諫、既往不究。
魯哀公問宰我,關于土地神社稷壇種的樹 。宰我說,夏朝種的是松樹,殷商種的是柏樹,周朝種的就是栗樹。種栗樹讓老百姓產生恐懼的心理。對于周人在社稷壇種栗樹,是周人先賢所作。雖然孔子也覺得不妥,但也不好批評??鬃又涝孜艺f的話后,教育宰我,“成事不說、遂事不諫、既往不究”。事情都作了, 既成事實,就別再評論了。木已成舟,就別再去勸諫。過去的就過去了,別再去追究。
(以上內容節選自知行合一國學課2015年5月7日課堂講授)